2009年,在世界经济仍陷金融危机时,中国的楼市、车市等依旧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人人都以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回暖了;2010年,当世界经济步入缓慢复苏之际,物价上涨,资产泡沫却又将中国经济推上了风口浪尖,中国经济真的是回暖了么?史晋川教授在这次讲座中就如何把握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的趋势与大家做了深入探讨。
史教授的主讲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趋势和中国经济的短期趋势。
首先史教授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和我们现在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其次重点讲述了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趋势和短期趋势。
史教授先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方面分析了近几十年来经济的变化趋势,再着重预测了中国需求发展的第三阶段。中国需求的第三阶段据史教授预测,是在2002年至2025年,居民结构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居民对新产品的需求将会释放出来,并且需求会主要在住行方面。这对浙江这种主要生产小商品的省份是挑战成分大于机遇成分,但对于环渤海湾经济圈这类省份,则是机遇大于挑战。
楼市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史晋川教授认为,政府需要在处理房地产价格非理性得过快增长的同时,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即政府应当将房地产市场上得到的富人的钱用于给穷人盖房子。史教授还分析了中国房市需求大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主要用未来的收入,即按揭买房,而中国的居民储蓄量很大,因此中国居民是用储蓄、当前的收入和未来的收入买房,由此造成了房子大的需求量。
对于中国的中长期趋势,我们主要是需要通过加速科技的发展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在钱、人力资源方面并没有太多阻碍,但在土地资源和科学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而在分析短期趋势时,史晋川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政府说现在收入差距是在于穷富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但实际上是官民差距。政府的指标始终保持政府整张最快,而迄今为止只有09年1年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老百姓的预防性储蓄比例很大,说明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政府财政支出的不合理性。政府为老百姓的支出应当占有更大的比重。总得来说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企业成本的上升,中国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汇率稳住。
最后,主持人将提问时间留给了现场的同学们。同学们提出了产能过剩、复兴政策、环境问题、贫富差距等深刻的问题,而史教授都为他们仔细解答。现场不时想起阵阵掌声。史教授讲座内容之丰富、讲述之精彩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中国金融危机后的发展有更细致的了解和更前瞻的认识。
![]() |